当前位置:石家庄鸿景不锈钢雕塑厂 >> 最新资讯 >> 浏览文章

城市雕塑管理涉及多部门 却成典型"都不管"地带

  8月17日消息:热心市民沈先生日前向电台反映,位于复兴西路、淮海中路路口的人民音乐家聂耳的铜像锈迹斑斑、有碍观瞻。可没想到,要找到主管部门清理却并不容易。这尊铜像是1992年市政府拨款,由市雕塑委员会、市文联、市音协等联合建造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却成了典型的“都不管”地带。
  沈先生是音乐爱好者,平时路过此地常会驻足,如今看着聂耳铜像还不如街边的垃圾箱干净,心里很不是滋味。
  “铜像身上是锈迹斑斑,他外套大衣底下的角绣得几乎到了烂的程度。外棉裤腿上一条条铜锈,像青苔这种感觉,很不舒服。”
  记者来到聂耳铜像广场实地探访,这个不久前刚刚改建一新的广场绿意盎然、花团锦簇,地面还新增了彩色瓷砖拼出的五线谱。市民在此休憩娱乐,不少游人驻足留影,聂耳铜像则英姿飒爽、似乎在指挥路人合唱《义勇军进行曲》,但走近一看,沈先生描述的斑斑锈迹和污损的衣角清晰可见,与和谐的环境很不相符。
  给城市雕塑洗个脸按理说不是什么难事儿,记者拨通了徐汇区规土局景观科的电话,但一位陈女士称,这事儿不是他们负责。
  “要不我们去看一看,有没有可能做些清洁工作,联系相关部门,因为它在绿地里面,一般是绿地养护的维护。”
  徐汇区湖南路街道办公室的马先生同样表示,应该找绿化市容部门。但区市容环卫热线的答复却是:城市雕塑由城市雕塑委员会负责,隶属于规划部门。再次联系区规土局景观科,陈女士表示联络了湖南路街道市政科,对方答应对铜像进行清洁整修。本以为事情将得到解决,但记者第二天电话确认时,街道市政科却否认了陈女士的说法,并提出雕塑是徐汇区文化局设立的。最终,区文化局办公室一位王先生表示,实地查看后文化局决定负责组织人力进行保洁清洗,并着手联系艺术家、相关部门进行修复,终于让此事不再停留在拉锯战阶段。
  “我们文化局作为文化主管部门,我们也有责任义务关注这个事。我们现在也在积极协调相关单位,我们可以把这个情况和市容部门做个联系,也可以和湖南街道联系。”
  湖南街道办公室马先生此时也表示会积极配合,但说到底,铜像的日常维护工作到底应该由谁负责仍然不清不楚。
  “他们有什么需要跟我们讲,我们将积极配合,这个要跟文化局、相关绿化部门协商。”
  近些年,上海的城市雕塑有着长足的发展,如今已有近4000座。说到城市雕塑,其实,上海正是近代中国城市雕塑的诞生地,从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顾正红烈士雕像到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宋庆龄、陈毅、蔡元培、聂耳、田汉等上百件纪念雕像,再到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五卅运动纪念碑、龙华烈士陵园纪念雕塑群,以及多伦路上的上海文化名人雕像,这些纪念性雕塑几乎涵盖了上海革命斗争历史和文化名人群体,是上海极为珍贵的一份文化遗产,其中一些雕塑在建造过程中还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生动的故事,比如三次建立、两次遭毁的普希金铜像;三次征稿四十年后才建成的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三易其稿的抽象化的五卅运动纪念碑等,雕塑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上海市民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艺术的宽容。
  一座标志性的雕塑是城市的“名片”,不仅美化环境,还能给人以人生的思索与启示,弘扬城市的精神。淮海路上“打电话的少女”就是一例,她是城市生活中与人们朝夕相处的一位姑娘,形象清纯可爱,衣着适时大方,体现了上海当时的一种时尚,一种审美,很多人甚至将它与丹麦的国宝“小美人鱼”雕像相提并论。
  但就是这座上海的“小美人鱼”也曾遭遇被涂抹、被截肢、被偷盗的经历。不可否认,不止是聂耳铜像、“打电话的少女”等雕塑,不少城市雕塑因为维护不及时早已伤痕累累,演变成城市形象的“伤疤”。资料显示,早在1996年上海就开始施行《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并规定“规划、建设、文化、园林、公安、市政等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实施”。但规定有了,谁来监督执行?看似小事的干净整洁问题能否建立起长效保障机制,无疑是摆在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更新时间:2015-8-17 8:17:27